400-123-4567

www.yabo.com(中国)官方网站站在青铜时代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向前看2024-08-22 21:46:59

  yabo网页版风水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西北的刘家馆子镇大力虎村陈家坨子屯东的一处高于地表3米多的风积沙丘之下,数十年前的一次大洪水让当地村民流离飘零,纷纷咸集于此,得救于水火,故名“风水山”。然,“风水”一词却歪打正着地定义了远至青铜时代的这处“风水宝地”。

  遗址南邻下辽河左岸的辽东北地区,北部与嫩江流域遥遥相望,第二松花江环抱其东,西及下辽河右岸的辽西平原地区,可谓是东北地区的“十字路口”。其位于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的结合部,亦农亦牧的生活方式融合了各类文化的先进成果。风水山遗址以其典型的文化面貌展现了早期青铜时代,尤其是夏末商初,东北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2009年初冬时节,当地村民在此取土,沙丘深至3米处,发现红烧土及大量素面夹砂陶片,一处掩藏在风沙下3000多年的遗址天日重见!

  风水山遗址破坏严重,推土机下残存的几处房址已是残喘苟延,但科学的田野考古方法及考古工作者丰富的发掘经验仍能用其一双妙手复原几千年前的春天。

  2009年12月,初雪竟比往年来得晚了一些,也许是天公作美,为考古工作者抢救危难之间的古遗址大开便利之门。一星期,七天,168小时,时间是件复杂又神奇的礼物,第一场风雪来临之前被抢下的168小时,再次丰富了东辽河下游左岸地域早期青铜时代的历史文化。然而,多年的田野经验提醒着细心的考古人员,区区168小时不能完整揭露该处遗址,乍暖还寒的冰雪无法浇灭考古热情,次年春季的第二次短暂发掘,再次不负众望。3座房址及大量遗物拼凑起消散在千年前的记忆,讲述着千年岁月中的那些人的那些故事……

  通过考古发掘可知,3座房址形制规整,均为土坑半地穴式,面积30~45平方米不等,房内墙面及地面均做过专门处理,制作精良。房址朝向一致,虽各房址间距较小,但布局合理,房址附近多有灰坑相伴,利用率较高。房址居住面上陶容器、石制工具散列,并有少量动物骨骼伴出。房间一隅集中摆放的箭杆整直器、石刀等生活用具让我们对古人的生产传统、居住习惯产生了无限遐想。一致的朝向及合理的布局显示了先人们的长远规划,较高的利用率及室内的精致设计又反映出代代相传的烛火。

  同时,房址的情况可以透露当时的人口数量、密集程度等相关信息,虽然远至千年,先人们生活得远比我们想象的舒适、富足、幸福。居住面积宽裕,生活用具齐全,房址附近的灰坑内发现大量兽骨,可辨别的种属及部位有狍子角、猪骨、狗獾下颌骨、羊距骨、鸡骨、鱼骨、角蚌、契蚌、珠蚌、中华圆田螺等,可见当时的食物种类之多样,食材之丰富。

  内有多口之家,融融其乐;外有无间邻里,鸡犬相闻。秋收冬藏,戴月披星,家家的灶火边是伴着孩童嬉笑声的袅袅炊烟……

  整齐划一的房址展现了先人们静谧、规整的居住环境,房址内成堆摆放的破碎陶片更便于我们嗅到千年前的生活气息。最有特色的器物非出土的陶瓮莫属,最大腹径65.8厘米,高72厘米,3000年前的黑土之下竟尘封着如此庞大的器物,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先人们精湛技艺的闪现!这种口大底小的造型是对工匠技艺的严苛考验,残缺后将断茬磨圆的口沿一方面表明多次利用下对陶器的珍视,又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先人们磨制技术的成熟。

  遗址以其特有的地理优势,吸收了辽西、辽东两地先进文化的精华,同时,还形成了自身特色。风水山出土的众多陶质箭杆整直器,便是当地先民凝聚智慧的典型代表。箭杆整直器,常见于新石器时代,石质,竖向带凹槽,加工箭杆整直之用。早期器物见于晚期并不稀奇,但以陶代石,不仅仅是时代进步的优势,也是先民们顺势而为的体现。

  风水山横跨辽西平原及辽东山地,又毗邻多条河流,为东北地区的交通命脉,是众多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前尘往事、轮回因果可在出土的众多遗物中找出线索,散落的陶片将把数千年前那阵阵鼓鸣、声声车马的记忆召回。

  遗址出土的陶器器形多样,特征明显。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专家发现其与辽西平原地区的典型考古学文化——高台山文化,及辽东北部地区的典型考古学文化——马城子文化出土陶器有很大的共性。高台山文化,首见于辽宁新民县的高台山遗址,主要分布于秀水河及下辽河主河道以西的新民、彰武和阜新境内,由夏代中晚期延续至整个商代。同一时期,辽东北部地区则以马城子文化为代表,分布于沈阳、本溪、抚顺等地。近200公里的距离,现在虽然仅是几小时的车程,但远在3000年的青铜时代,交流却没有那么简单。

  战争与贸易总是区域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频发战争下虏获的战利品给异地的工匠带来了工艺灵感?亦或是两地的互通有无开辟了良好的贸易市场?暑日的流火点燃商旅的颠簸,腊月的寒风凛冽将士的车马,千年前的具体情节总会给我们太多想象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风水山这块风水宝地见证了各地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被世人暗恋的桃花源总会迎来它的不速之客,先民们的乐业安居却拦不住时代的发展流变。房址居住面上存留的大量陶器等日常生活用具揭示了房址废弃的突然,一场天火或是突发的征伐,转眼间,地覆天翻!

  距风水山遗址几公里外,东辽河下游一水之隔的后太平文化居民或许是这场巨变的施暴者。位于吉林省双辽市的后太平遗址,是青铜时代的一处晚期遗存,包括众多遗址及墓葬。从出土遗物的形态特征及墓葬的葬式葬俗等方面研究可知,后太平遗址显现出多种文化交往、交流和交融因素。通过墓地随葬陶器形制的观察,主要受来自北部松嫩平原的白金宝文化影响,同时又受来自南部的辽东山地双房文化的影响。然而,从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骨角器、石器等遗物之中,则不难发现,它还受来自西部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影响颇深。

  作为文化的交汇枢纽,既有同时期里不同地域的文化杂融,又有异时空里早晚文化的先行后继。错综复杂的线索确曾让考古学者难寻断水的快刀,然而,按图索骥后的柳暗花明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百年前的铁马金戈。

  自古以来,东北虽为边疆,但战事频仍,宁日无几。考古学的宗旨之一是“透物见人”,各类文化融合的背后是当时人群的往来。风水山遗址体现的文化因素交流,或许与当时少数民族的战争有关。商周之际,活动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主要有东胡、肃慎、山戎、濊貊等。当地地方志记载,风水山遗址可能是当时濊貊人的统治区域,其北则为肃慎人的控制范围。“楛矢石砮”的肃慎一族以弓矢著称,或许恰是两族的拉锯对抗使弓矢的制作工艺交流影响,风水山遗址出土的大量箭杆整直器则为战争需求下的产物。

  后太平文化主要受夏家店上层文化影响,经多方学者考证,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族属可能为东胡人。史载,东胡一族主要存在于商朝晚期至整个两周之际,东胡人的铁蹄将濊貊一族踏碎,一场大火就是一个时代的交替。